|
合肥科越漏水检测公司,主营地下管道漏水检测,自来水管漏水检测,消防水管漏水检测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 |
|
消防管网漏水的解决方案需结合漏水部位、管道材质、漏水量及系统安全性综合制定,以下是从应急处理到长效修复的全流程方案:
一、应急处置与系统保障
1. 快速切断水源与启动备用系统
关闭控制阀门:
立即关闭漏水管道上下游阀门(如报警阀组、分区控制阀),避免漏水扩大。对于环状管网,可关闭相邻分段阀门,保持其他区域供水。
启动临时消防设施:
若漏水影响消防供水,需启用高位消防水箱、消防水泵接合器,或临时架设消防水泵(流量≥设计流量的 70%),确保火灾时消防用水不间断。
2. 排水与安全防护
对漏水区域进行围挡,防止积水导致路面塌陷或电气设备短路;若漏水量大,需用抽水机及时排水,避免消防控制室、水泵房等关键区域进水。
二、漏水检测与定位
1. 专业检测技术应用
声波检测法:
使用声波检漏仪(如德国 SEBA HL6)沿管道走向探测漏水声波,适用于埋深≤5 米的钢管、球墨管,定位精度 ±0.5 米。
红外热成像检测:
通过温度差识别漏水点(漏水处土壤温度异常),适用于 PE 管或隐蔽管线,需在夜间或无日照时检测(减少环境温度干扰)。
管道 CCTV 检测:
对疑似漏水的地下管道(如铸铁管),用带摄像头的爬行器进入管道,直观查看裂纹、接口脱落等问题(适用于管径≥100mm 的管道)。
2. 压力测试辅助定位
关闭所有末端阀门,对管网进行水压试验(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.5 倍,稳压 30 分钟压降≤0.05MPa),若压降超标,结合检测仪器缩小漏水范围。
三、针对性修复方案(按管道材质与漏水类型)
1. 钢管 / 球墨铸铁管漏水修复
2. PE 塑料管道漏水修复
轻微裂缝(直径≤10mm):
用专用 PE 修补棒(热熔焊接)或修补片(热熔对接)覆盖漏点,需用热熔机加热至 210-230℃,冷却后打压测试(耐压≥0.8MPa)。
接口脱落(热熔 / 电熔接口):
切除损坏接口,重新热熔对接(对接温度 220±10℃,压力 0.15MPa),或加装 PE 抢修节(快速接头)临时密封。
管道断裂:
更换整段管道,采用热熔对接或电熔套筒连接,连接处需埋设警示带,避免后期施工损坏。
3. 特殊部位修复(阀门、喷头、管件)
阀门漏水:
拆解阀门,更换密封填料(如石墨盘根)或阀芯,若阀体破裂则更换同规格阀门(需符合 GB5135.6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 6 部分:通用阀门》)。
喷头漏水:
关闭分区阀门后更换喷头(需使用消防认证喷头,如下垂型、直立型),安装时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密封螺纹接口,避免损伤溅水盘。
四、非开挖修复技术(适用于地下复杂管网)
1. 注浆堵漏法
从地面钻孔至管道漏水处,注入聚氨酯灌浆材料(遇水膨胀),形成弹性密封体,适用于埋深≥3 米的无压管道(如消防埋地 PE 管微渗)。
优势:无需开挖路面,施工周期短(2-4 小时),但需精准定位漏点(误差≤0.3 米)。
2. 管道内衬修复
对直径≥150mm 的钢管,采用 CIPP(原位固化法):将浸满树脂的软管拉入管道,加热固化后形成新的内衬管,修复裂缝、腐蚀等问题,耐压可达 1.6MPa。
注意:内衬前需用高压水清洗管道(压力≥10MPa),清除杂物确保内衬贴合。
五、修复后测试与验收
压力测试:
修复完成后,对管网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:
强度试验:水压升至设计压力的 1.5 倍(如工作压力 1.0MPa,则试验压力 1.5MPa),稳压 1 小时,无泄漏、无压降为合格。
严密性试验:降压至工作压力,稳压 24 小时,压降≤0.01MPa,且管道接口无渗漏。
功能测试:
启动消防水泵,测试系统流量、压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(如消火栓出口压力≥0.35MPa,自动喷水系统最不利点压力≥0.05MPa),确保消防功能正常。
六、长效预防措施
定期维护检测:
每季度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管道壁厚(钢管壁厚≤设计值的 80% 时需更换),每年进行一次管网压力测试。
对埋地管道采用阴极保护(如镁合金牺牲阳极),每 2 年检测防腐层完整性(用 PCM 管道防腐层检测仪)。
材质与施工优化:
新建消防管网优先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(DN≥100mm 用沟槽连接),埋地 PE 管需选用 SDR11 级(耐压≥1.0MPa)。
施工时避免管道过度弯曲(弯曲半径≥3 倍管径),接口处做加强防腐(如 3 层 PE + 警示带)。
智能监测系统加装:
在管网关键节点安装压力传感器(如西门子 SITRANS P320)和漏水检测仪,实时监控压力波动,异常时自动报警(响应时间≤30 秒)。
七、紧急情况联络与合规要求
修复过程需由具备《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资质》的企业实施,完工后出具检测报告和修复合格证(需符合 GB50974-2014《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》)。
若涉及市政消防管网漏水,需提前向当地消防救援机构和供水部门报备,避免影响公共消防安全。
通过以上方案,可根据消防管网的具体情况选择高效、合规的修复方式,同时结合预防措施降低未来漏水风险。